交作业啦:五个特殊嗜好
大四了大家好像都很闲的样子,前两天静子突然在Blog上布置了一篇作业,点了5个人,各自总结自己的5个特殊嗜好。看情形她好像也是从别人那儿(长脚)接来的活儿,就暂且不怪她了。但这样人数以5的指数次幂递增,估计很快会风靡Blog的 :idea: 。在这里当一回弄潮儿,先在风口浪尖上挖个坑,将来说起来也能以“前辈”自居了 :twisted: (cow,谁扔我鸡蛋?!)
一、地域自豪感极强
注意这里的措词,是“自豪感”而不是“优越感”。不离开上海还真没感觉自己有这份情感。到了北京,除了给家里打电话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说上海话了,也很少和别人谈论上海的事情。于是突然变得很敏感,很关注上海发生的事。记得大一的冬天上海申博成功,当收到上海同学发来的短信的时候,我叫了出来,但周围没有人应和,当时大家只知道北京申奥成功了,每人关心世博会,结果那天整个北航只有我一个人为上海喝彩。
二、做事很讲究整齐
这个“毛病”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养成的。高一的时候《大众软件》很火,当时我们班很多人在看,我本来也想买的,但那时已经9月份了,剩下4个月不太“整齐”,于是就没买。到了第二年的1月,我开始买《大软》,结果那年24期加1本增刊我一本都没落下。今年5月份的时候在学校西门的旧书市看见一套中华书局的《史记》,1974年版,我一直很想收,但要掏钱的时候发现短了一本,于是就没买。缘分不够啊……
三、“书非买不能读”
别人都说“书非借不能读”,而我倒更倾向于买书看,只有在网上看见书名而不知道内容如何的情况下才会去图书馆借一本翻一下然后决定买不买。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现在宿舍堆了两蛇皮袋的书(当然也有第二条的原因,因为其中有30多本“整齐”的《程序员》杂志),真不知道毕业了怎么带回去。
四、有点“小资”
又是一条和地域有关的嗜好,因为好像“小资”很多情况下形容的是阿拉上海宁。“虽然钱不多,但是生活质量和情调还是要讲究的”,不知道这么解释“小资”是否准确,但我是这么看待生活的。在家的时候没有过多考虑房间的布置,因为家具、摆设已经很齐全了,大的风格已定了,而且房间里就待我一个,也没有“千篇一律”一说,于是只是在墙上贴点卡通海报标榜自己漫迷的身份。但到了学校里,一看见那四张一模一样的上下铺我就不爽。于是刚开学就不顾大班的规定买了四张海报把靠床的墙贴满。接下来的3年就逐步地改善生活环境:先去西单买了个钟挂在墙上;然后和室友凑钱装了面大穿衣镜子;接着又添了电视;见宿舍里缺点南方的灵气,就买了只乌龟养在脸盆里;买了喝水的玻璃杯,大口径挺矮的那种,玻璃很剔透;买了喝茶的紫砂壶……经过3年的努力,现在的宿舍终于有点人味儿了。
五、喜欢下雨,但不喜欢打伞
喜欢江南的梅雨季,这个习惯好像是高三时养成的,那时候每天回家很早,到了家不做作业,也不看电视,而是泡一壶毛峰,搬把椅子坐在窗前。很大的椅子,能把全身都陷进去的那种。听着窗外雨点打在雨棚上、窗上、瓦片上的声音,不是很疾,轻轻的,很密的雨点,顿时觉得很放松,很舒服。但是不喜欢打伞,因为伞让我和雨疏远了。雨大了就跑,享受雨点打在脸上的畅快,雨小了就走,让雨点轻轻打在身上,慢慢把衣服浸湿……
extra、怀旧
喜欢的东西不会轻易扔掉,朋友更是。Micheal Learns To Rock,Backstreet Boys,周华健,听了10年,还是喜欢。Java 4年的交情,傅、天、翔、杰、平、蛋……6年的交情,长脚、丁……10年的交情,静15年的交情,畅畅18年的交情。从小喜欢吃酒酿圆子,现在还是;从小喜欢下雨天,现在还是;从小喜欢骑车,现在还是;从小喜欢上海,现在还是。
好了,写完了,很久没写过这么长的文章了,觉得有些意犹未尽,将来有空可能会继续写下去,写出6、7、8……来 :arrow: 。现在开始点名,从我手里接过接力棒的将是……王师兄 :idea: -Ben :idea: -Angel :idea: -刘导 :idea: -WeWei_pooh :idea: ,大家尽快完成作业哦 :idea: